从小,她就是父母和老师眼中朴实、文静的乖乖女,可谁都不知道,在她“乖巧”的外表下,却始终蕴藏着一颗不安分的心。
初三那年,成绩中等的她一直想报考县重点中学,母亲认为女儿的想法不太切合实际,便宽慰她说:“孩子,考不考得上县重点都没关系,只要尽力就够了。”
“我知道了。”
尽管她很顺从地答应着母亲,可私下里却跟自己较上了劲:“为什么不切实际呢?只要足够努力,成绩一样可以赶上来,我就要考上县重点高中。”
由于父母当时都在县里担任要职,工作非常繁忙,根本无暇顾及她,正好给了她“恶补”的机会。
离中考还有3个月时,她开始频频找老师补课,每天都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。回到家,她又钻进自己的小房间认真复习,每天都坚持到凌晨两三点才休息。
付出总会有回报,中考成绩下来时,她的分数着实吓了父母一大跳,女儿真的被淮阴县一中录取了。
上高中后,她的沉稳与大气逐渐显现出来,加之成绩又好,入校不久就当上了班级团支部书记。那时,学校为了锻炼学生们的口语表达能力,经常会组织一些演讲、朗诵比赛等活动,有些同学害怕耽误学习,不太愿意参加。可她却对此类活动非常偏爱,常常是既做策划又兼主持,忙得不亦乐乎。由于她表现良好,后来还当上了学生会主席。
高考前夕,同学们都在做最后的冲刺,她却主动找到班主任,说想举办一场足球对抗赛来缓解一下同学们的紧张气氛,遗憾的是她的提议遭到了老师的强烈反对。
不过,反对归反对,她背地里却以主席的名义“发号施令”,悄悄组织了一场男女生足球对抗赛。不敢说那场比赛到底减缓了同学们多少压力,至少当年她们班的高考成绩在学校名列前茅,她本人也以全区第一名的成绩考进了南京大学。
以淮阴区高考状元的身份进入南大外文系英语专业不久,她就感到了不适应,因为她是苏北人,尽管高中时英语成绩非常优秀,但是口语却非常差。为了练好口语,她每天都跟着磁带大声诵读,然后请老师纠正自己的发音;后来,她又走上街头与老外对话。到大二时,她已经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了。
在大学里,她不仅掌握了良好的沟通技巧,还进一步练就了自己的逻辑思维与表达能力。
每晚睡觉前,宿舍的姐妹们都要进行一次“卧谈会”,大家心里有什么烦恼都喜欢说出来,然后再听听别人的意见。她是“老二”,看问题却特别成熟,说话又能打动人,所以姐妹们都喜欢请她帮着出点子。
有一次,当有同学问她将来准备干什么时,她一脸憧憬地说:“我想当一名外交官。”同学摇头:“哪有那么容易的事啊?”她说:“正因为不容易,才更应该多努力。”
没错,大学4年,在同宿舍的姐妹中,唯有她没谈过恋爱,不是她不想谈,而是根本没有时间,因为她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,她要朝着自己的志向去努力。
1992年大学毕业后,外交部到南大来招人,她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被外交部录取,实现了人生的初步理想。那一年,全系只有她一人被录取。
一转眼,她在外交部已经工作了20年,工作得到了多方肯定,人也更加低调、沉稳、大气、平和与成熟。
2016年,她回国担任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。同年11月,担任外交部发言人。
作为我国第5位女性外交部发言人,华春莹一直都很努力。愿她在世界媒体的镁光灯中,永远像“迎春花”一样灿烂绽放。